微煦心靈診所是精神科專科診所,與身心科、精神科的差別在於名稱上的不同。診療內容以精神醫學涵蓋的疾病與現代人常見的身心疾病為主。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 ( 心理諮商/治療、自律神經檢測評估等等 )。
情緒問題 ( 憂鬱、焦慮、恐慌、躁鬱等 ),
思考問題 ( 被害妄想、強迫思考等 ),
睡眠障礙,壓力或環境適應不良,
人際關係障礙 ( 親子問題、感情困擾、婚姻問題、婆媳問題等),
自律神經失調 ( 身體問題卻找不出病因:像是頭痛、頭暈、胸悶、心悸、耳鳴、胃脹氣等等 )。
以上問題已經造成生活/工作/家庭/學業上的困擾時,建議前來就診。
在疾病成型之前,通常會有相關的症狀或症候群先產生,提早發現問題,提早治療或處理 ( 像是壓力因應技巧訓練或腹式呼吸等放鬆技巧練習 ),可以防範疾病的產生。另外在心理人際壓力相關問題的諮詢也可前來就診。
針對個人的情況會給予專業的建議治療方式。除了藥物治療外,可考慮其他非藥物治療的方式:像是心理治療、心理諮商、放鬆訓練、自律神經檢測評估等等。
大部分的精神科疾病,像是憂鬱症,躁鬱症,需要一段時間的治療與觀察期。若治療期間與醫師配合,按時回診討論病情與治療效果。達到一定的治療療效後,在醫師指示下漸漸減藥而停藥。不但可以達到疾病的緩解更可以減少未來復發的機率,所以多數精神疾病不需服用一輩子的藥,前提是與醫師配合治療穩定病情,並且不建議長期拿藥而未與醫師討論,擔心若病情有變化不自知而延誤治療。
在治療期間,正確了解服用藥物的作用時間與療效,並與醫師配合,由醫師指示調整藥物,而不自行調藥,就不會有藥物成癮的問題產生。
建議就診與醫師討論了解詳細的狀況,與現階段可以考慮的相關治療,包括懷孕可以使用的藥物評估與非藥物治療,像是心理諮商與放鬆技巧練習。
建議與學校老師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相關狀況,將老師與學校的評估建議在就診時給醫師參考,經過醫師的評估診斷後,知道是否為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的問題。治療的方式視個別的實際狀況,選擇藥物或非藥物治療的方式。
建議找妹妹信任的好朋友或家人,了解妹妹所遭遇的問題,或者是情緒上的困擾,多多給予支持鼓勵與柔性的勸導。儘量找機會讓妹妹敞開心房,軟化妹妹的防衛心,視情況可鼓勵妹妹前來與醫師討論,若妹妹反抗看醫師,建議家人可以先與醫師諮詢相關的對策。
老人家長期的身體問題抱怨愈多時, 愈有可能是老年憂鬱的傾向。
老人憂鬱的症狀主要為:
1.情緒變化:心情浮躁、容易感到焦慮、不安等。
2.生理問題:常感到胸悶、心悸、疼痛無力、疲倦失眠、腸胃不好等,但醫院檢查都正常。
3.認知障礙:記憶變差、注意力不好。
4.負面想法
5.失去社交興趣
失智症初期症狀往往是以憂鬱症狀出現,而患有憂鬱症的老年人也比較容易罹患失智症,甚至惡化原本就存在的失智症。建議前來就診以獲得專業評估與相關的治療。
若是長期 (超過一個月) 失眠的問題,並且有習慣使用安眠藥的人,需與醫師作相關的諮詢討論,了解睡眠問題真正的根源。引起失眠的因素很多,處理與治療導致失眠的因素,才能真正解決睡眠問題,並擺脫需要長期服用安眠藥的狀況。
就以下幾個醫療觀點提供民眾比較參考
大醫院 (醫學中心or區域醫院) | 微煦心靈診所 | |
等候時間 | 看科別與個別狀況,半小時~2小時不等 | 以預約時間為主優先看診, 不需久候 |
等候環境 | 跟一群人一起在吵雜的候診區等待 | ![]() |
看診環境 | 有時有護士小姐進出,較沒個人隱私 | 看診時,完全無醫師以外的醫療人員進出, 充分保有個人隱私。 |
看診時間與 看診品質 |
看診人數多 (一診三小時,病患常超過30人),看診時間被縮短。 醫師有看診時間的壓力,無法有足夠時間跟病患或家屬討論,醫師瞭解病患狀況因而受限,病患或家屬也無法暢所欲言。 |
為維護看診品質,限制每診的掛號人數,確保病人看診時有較多時間與醫師討論治療相關問題。醫師可花比較多時間,與病患或家屬討論病情與各種治療相關的諮商。 |
預約便利性 | 網路或電話掛號不一定掛得到 | 提供電話或是網路預約,並有專人回覆確認預約時間 |
服務態度 | 醫師或相關醫療人員( 護士、藥師等 ),通常很忙碌,較難有充裕的時間詳細回答或解釋問題。 | 不管是醫師、藥師、櫃台人員,都願意花時間在諮詢或問題的解釋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