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達性藝術媒材與自我探索:讓心靈牌卡陪著你說

胡綺祐 諮商心理師

表達性藝術媒材與自我探索:讓心靈牌卡陪著你說
「有時候,我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,那種可以把自己埋進去的擁抱。我想躲進這樣的依靠,讓內心的小孩可以任性的哭鬧。」

翻開牌卡的瞬間,淚水就滑落了,並不是牌卡預言著什麼,而是她突然發現,原來一直害怕承認、不願意面對的自己,被看見了…

「日子就是這樣啊,總要想辦法過下去,我永遠都記得看到孩子鑑定報告的那天,我整個人都空掉了…可是我不能倒,我好害怕如果我撐不下去了,那孩子要怎麼辦?可是我真的好累、好累…」一向在工作坊中表現得很理智的她,再也無法壓抑長期積累的情緒,眼淚訴說著一位單親媽媽武裝起自己的背後,有好多的辛酸,她不只看見牌卡裡的圖像,也看見了內心深處需要被好好擁抱的自己。

近年來,諮商實務工作領域掀起了心靈牌卡的潮流,有別於傳統口語的心理諮商,牌卡的新奇、神秘及啟發性,引起不同年齡層用以探索自我的興趣。這類型的藝術媒材,提供一個「通往內在─心理」,與「連接外在─環境」的溝通橋樑。有時候,我們心中存在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,或是我們莫名的「卡」住了,甚至無法意識到被壓抑、被否認的情結,於是,我們感到迷惘,不知道自己怎麼了?不知道如何訴說?這時候,我們可以透過牌卡的圖像,喚起內在最真實的情緒感受,或讓直覺引導出回憶畫面、生命事件;我們也可以藉由牌卡的文字,發現另一種看待事情的角度,及擴大思考的可能性。對內,更貼近自己,對外,更知道如何去理解與表達。

目前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形式的國內外心靈牌卡,大致可以分成三種類型:第一種是以「文字」為主的「價值澄清/聚焦卡系列」,依照不同的探索主題,像是生涯、愛情、自我特質、夢境等,或根基於不同的心理學理論所設計而成。在校園工作的經驗中,很多學生對於自己的生涯感到困惑,特別是個人特質、興趣、生活型態感到茫然,這樣的情況便可藉由「選擇」不同的字卡,協助學生釐清生涯價值觀,再透過文字對話,產生有意義的連結。所以,這類型的牌卡,很適合在探索「特定主題」時,釐清認知思考。第二種是由「語詞」及「語句」所構成的「訊息指引卡系列」,這類型的牌卡很有「籤詩」的效果,由於卡片大部分都具有正向的意涵及能量的給予,因此我們可以每天當作靜心「抽」一張卡,或是在較低落、需要支持的時候,透過這類型的牌卡獲得鼓勵與陪伴,從「解籤」進而有所反思,形成具體的改變行動。第三種則是以色彩、抽象或具象的「圖畫」、「照片」所形成的「投射圖卡系列」,由於較少文字的呈現,我們可以直接透過視覺感官,對圖像進行描述、感受或「說故事」,在這過程中往往不知不覺就連上了近日的自我狀態,喚起許多深層的內在情緒和重要的生命片段。由於我們每個人的經驗脈絡不同,即使是看著同一張投射圖卡,分享出來的故事會非常不一樣,因此,投射圖卡系列的牌卡,能夠探索的議題,便更寬廣了。

心靈牌卡是探索的媒介,而不作為單向的「依賴」,更重要的是「與牌對話」,才能在這過程中更靠近自己,獲得新的啟發,這也就是心靈牌卡與占卜最大不同之處,「抽牌者往往是最佳的解牌者」,我們是主動探索的角色,而非被動等待著解答,當我們在牌卡體驗中,也往往能激發出更積極的改變。

回想起工作坊的那位成員,抽到的牌卡畫面裡,有一隻大熊,熊的懷中有一個小孩,她說:「一開始,我以為我是那隻大熊,懷裡抱著的是我的小孩,但後來,我覺得我其實才是那個小孩,我好想先躲進懷抱裡,依靠著、休息著、或讓我任性的好好哭一下…」我邀請她,做幾個深呼吸,去看見自己其實有堅強,也有脆弱,流淚是一種對自己的疼惜,更重要的是接納那個也需要被照顧的自己。我問她:「如果有個機會讓現狀不一樣,妳覺得會是什麼?」這是我常常在牌卡探索結束前,喜歡討論的話題,讓內在的探索,從覺察、同理、陪伴進而形成實際的行動,聽著她的描述,也鼓勵她為自己創作一幅新的圖像,許多轉化便自然而然的發生了。